◼️“八月厌学。”
◼️很久没有写推送,但意外的开了1次直播,有了一些比赛博文字互动更具象更亲切的交流方式——这种感觉很奇妙,眨眼般的一秒钟时间里屏幕左下角会飞速的划过几条甚至几十条的信息,各种关于方法的疑问和学习的焦虑沿着网络从全国各地汇聚到了我的眼前,而后我又在这场比特洪流和在线狂欢中,捕捉到了上述四个字。
◼️很形象,很准确,便是这闷热枯燥的八月学习最好的论证。于是有人像发梦一般呓语:你们说有没有一种可能性,我是一个会幻想的白痴,考研是我幻想出来的一场大梦,其实我根本不需要学习,只需要做一个白痴就行了。于是有人在深夜小心翼翼又难言焦虑的敲开我的微信:呜呜呜呜呜呜呜背书写题真的好难真的再也不写了(伤心欲绝(我的糟糕心态可见一斑!(真的好焦虑感觉自己在做无用功。
(资料图片)
◼️于是便有了这篇推送,让我们用一些「确定的知识」,打消漫长的关于「不确定」的犹豫——让这个暑假的学习,更真实也更全面。
08/19/Tues
我们的暑假
到底在学些什么?
@TuTouSuo™️
“传播学学多了,人会变蠢“这句话来自于这周末与我导师一次久违的交谈,当我们谈及当前传播学所遭遇到的重重壁垒,以及自芝加哥学派往后传播学越来越偏斜的研究路径,导师与我们笑谈这个追溯历史仅仅一百年,无数学者都不愿意称自己为传播学研究者的学科,正在步入一种难言的“自我想象”:学科根基不稳、学科脉络杂糅、学科趋势不明。如若对上述观点进行一番分析,那么或许可以理解:从芝加哥学派,也就是米德、库利等人的符号互动、象征性社会互动研究中奠基而来的传播学,始终关注的是传播背后的「交往」研究,即传播学如何塑造社会关系与人的关系——但从大众传播研究兴盛开始,传播学开始变成了「中介」研究,研究传播媒介、传播技术与传播渠道——于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开始变成了一门工具应用科学,这是传播学自我路径的偏移。而大众传播研究中又混杂了来自政治、心理学、社会学的四大奠基人研究,和来自人类学的贝特森与元传播、来自政治舆论学的伊丽莎白·诺伊曼、来自社会学的戈夫曼等人的研究,让传播学理论与观点又杂糅了多种学科脉络。过去没能奠定好人文社科的根基,之后的研究又带有了多学科的影子,这样的影响也必然使得传播学的学科趋势在媒介环境巨变的情况下越发百家之言言之不明。
举个简单的社会传播例子,一个人送给另一个人一朵玫瑰,借此表达爱意并希望可以成为彼此的伴侣——芝加哥学派研究的是双方的亲密关系是如何形成与互动的,是聚焦于「人与关系」的交往研究;但后期的大众传播学则聚焦于「玫瑰」本身,是中介与效果的研究——并且所有的大众传播研究本质都是在不断告诉你「如何选择更好的玫瑰」或者「如何用比玫瑰更好的东西以达到更好的意义表达」,于是传播学就从关系构建的社会学科,变成了效果量化的科学研究,变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实验、测量、寻找普世性,和不断的借助各种传播技巧与方法来改良传播效果。
也正是这种聚焦于「传播中介」的功能性,而某种意义上忽视了传播这一行为的社会性与人类性意义的方式,让传播学固步自封于「媒介」视角里,也让传播学思维变成了一种单一的,对媒介变量的分析——所以如若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和认知逻辑,用功能化的传播学去认知社会的话,那必然会导致认知的有限性,和思维的片面性。
这就是为什么说,学多了传播学,人会变蠢。
当我一次又一次在写课件和读论文时感叹于传播学自身内容的相对贫瘠 ,和不断边界外溢带来的更多新鲜视角时,当我沿着人类文明史的脉络不断向上追寻传播的起源和人类传播意义的时候,都会有一种独特的使命感:当一些问题已经被清晰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作为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中介过度的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种使命感,传递给每一个未来可能会成为传播学研究者的人?是不是可以成为一次足够现实又足够理想的桥梁?
是,也不是。
学科的确在巨大的困境和变革中徘徊,但作为学科的新入门者,先学科之忧而忧对我们而言实在是为时尚早,忧虑学科前景和推动学科发展的前提,是先清晰明了的掌握已有的传播学知识,和搭建起一个前人构建好的传播学脉络。
我们不期冀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就可以把一个虽然历史不算长,但也好说歹说发展了 一百多年的学科完完全全掌握:就算认真研读传播学五年以上的研究生或者博士学者恐怕也不敢夸下海口说自己掌握传播学——因此这里「掌握」的标准,或许先用「应试」来形容更为准确一些,即能否在新传考研的视角下,掌握考研对「传播学」的要求:理解概念、分析概念、应用概念。
本着应试的思路,对学科的掌握就从一种模糊的直觉变成了可量化的检验——这也是这篇推送写于七月尾巴的目的:在暑假即将过半之时,传播学作为新闻传播考研的中最重要的专业课,在常规的复习逻辑中应当复习的较为完善和全面,因此希望可以借这题中言明的「三条标准」,来自测你的传播学学习情况,同时进行适当的查漏补缺,了解自己到底还欠缺了什么。
找准考点、回应考点、自我筛查、精准打击:这是考研学习的第一目的。
以上是现实。
同时,在整个学科和考试不断内卷的背景下,赋予传播学以新的理解,赋予所有的传播学问题以现代的、粗粝的、有洞察力的思考,无限的延展传播学的视野,便是理想。
现实和理想,希望这般交融在一起。
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应试逻辑
️ / TuTouSuo / 站在考试逻辑看这个学科
谈「应用」与「应试」,那就自然要从「传播学在考试」中的呈现入手,沿着「它怎么考」「我怎么学」的路径来进行自我检验。
一般而言,传播学在考试中往往有三种主要的考察方式:
第一种,考基础理论的背诵,以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考察为主,主要考察理论默写+理论发展+理论意义/学派/学者等,难点在于「冷门理论的知识盲区」和「热门理论如何写的全面拿到满分」,需要全面、详细的背诵+拓展自己的理论面。
第二种,考传统大众传播理论在互联网环境中的变迁:以简答题和论述题考察为主,主要包括理论是否适用/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等;难点在于如何把环境变迁与理论特质结合,在复习时就需要以专题的形式分析每一个经典理论的发展。
第三种,考传播学理论的具体应用,即用传播学理论来分析一个具体社会问题或社会事件;以论述题考察为主,一般题目多为「结合传播学理论/从xx理论视角/关系/辨析xxx问题」,如结合新闻与传播学理论分析网络饭圈问题等,难点在于用什么理论和怎么用理论;因此在复习时需要积累「热点」和学会「传播学思考方式」。
这样的三种考察方式,实际上便构成了我们学习传播学的三个板块,同时也是检验我们传播学学习效果的三个层级,即「基础必背」「理论变迁」和「分析应用」。也就是说,任意一个传播学理论,我们学习的第一步是「理解+背诵概念」,第二步是「从理解入手分析概念在变化」,最后一步是「从概念的互联网适用于否入手,分析这个概念究竟可以用来分析哪些问题」。
在此逻辑上,就构成了我们的传播学自我检测三条逻辑:
1、检测背诵:所有的传播学概念都必须对理论中的关键词,即「提出者、提出背景、主要内容、核心意义、存在的不足」这几个角度进行理解性的背诵——一个全面、详实且踏实的传播学理论背诵,是传播学的入门层。
2、理论变迁:课本中的经典传播学理论,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意见领袖、把关人、议程设置、知识沟等皆提出于大众传媒环境中,当传播环境从大众传媒变成了网络社会,当整个社会生态在技术背景下发生了巨变,就必须从「传统传播学理论是否适用」「适用于何种问题」来理解每一个理论——对理论的更新,是传播学学习的进阶层。
3、理论应用:传播学本身是现象学学科,是针对人类社会一系列传播行为加以分析的学科,因此所有的传播学理论都来自于现象并可以解释更多的相关现象,掌握传播学的最后一层,就是可以调动所有所学的传播学知识,综合的分析一个社会问题:如用传播学理论分析「二舅刷屏」的原因;或者用传播学理论探究互联网舆论极化现象——这就是传播学学习的高阶层。
我们以「传播学」这个学科为例:(大家也可以参考昨天班班为大家整理的内容,进行查漏补缺。
在这三个层次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构建出一张这样的传播学理论表格:
*图为秃头所夏日班传播学总结表格部分内容
在我们的整理下,传播学共计222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包含了「背诵」和「互联网应用」两个基本逻辑,对应上述所说的「理论背诵」和「理论变迁」与「理论应用」三大基本板块,足以对每一个知识点,在详细的专题学习之外,进行复习式的查漏补缺。
这是应试学习的第一条路径:基础。
学科体系的基础外延
️ / TuTouSuo / 站在考试逻辑看这个学科
掌握了「基础」传播学,实际上就已经掌握了传播学考试了70%的分数,那么剩下的30%,也就是前文所提到的,传播学的使命,一些对学科发展与变革的理解,一些传播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互动的视角搭建,一些对于传播学更全面的思考和粗粝的洞察。
打个比方,考试考「知识沟」理论。
在上述222个传播学知识点中,我们将拥有关于知识沟的起源、提出者、内容、意义、局限性等诸多基础内容,也可以了解到知识沟发展而来的信息沟和数字鸿沟,甚至也可以非常清晰的知道知识沟可以用来解释当前社会的教育不均等问题,或者是全球技术不平等问题——这足够拿到一个不错的分数了。
但如果还想更好看,还希望对某个理论有深刻的思考,那么数字鸿沟之后的「智能鸿 沟」,关于技术导致的社会边缘化问题,关于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准是对特殊群体的关怀问题,便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沿视角弥补。
除了前沿视角之外,结合着我们开篇所探讨的功利主义传播学,继续探究作为社会教育不平等解决对策的知识沟,是如何回应着福柯的知识社会学,并残酷的揭示出大众传媒根本无法弥合教育不平等问题,全面的体现出了理论本身的意识形态坐标,同时把李普曼 的《公众舆论》里探讨的:“如今的公众感觉更像是失聪的观众,他明白自己被正在发生的事情以某种方式影响着:时时刻刻的条例与法规,一年一度的税收,偶尔降临的战争,却只能随着社会事件的洪流,被冲向远方”进一步刻画描摹的——这便是又一个极其深刻的理论外沿和政治学、社会学视角补充。
所以我们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点」的排列,更是「知识点」的关系,不仅是关系,更是一个传播学知识点,是如何从其他人文社科视角发展而来的体系外沿和知识融合过程。
在知识点内部理解了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理解他们的概念、变迁和应用,同时在外部建立所有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联,在任何一个题目中都可以充分的调动所有的知识点及其相关连的知识点,才算是在当前的应试逻辑上,做好了充足的学科准备。
这是应试传播学学习的第二条路径:全面提升,回应当代传播学的使命。
希望大家可以从这「基础」和「提升」两条逻辑中,去检验自己的传播学学习,在还没有进入九月答题的情况下,先行搭建起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
学习之外,确定感也来自心态
️ / TuTouSuo / 学习与心态一样重要
除了上述的知识点总结以外,我还想告诉大家一些大量经验总结而来的,行之有效的「解决焦虑性学习方法」,希望能适当的「缓解」各位考研中的焦虑。
1、明确的目的指向,确切地知道自己的方向:
在新传考研中,目的导向可以直白的理解为「真题怎么考,我就怎么学」「真题考什么,我就学什么」「真题有点卷,我就特别卷」,所以一个清晰有效的真题分析就非常非常重要——首先你需要根据真题涉及的学科范围,罗列出你需要掌握甚至背诵的全部学科;其次你要根据真题的考题类型,诸如消息、评论、策划、论述等,罗列出你需要掌握的全部题目类型;最后再根据真题的难度,来决定你对上述内容的掌握程度——
这样,你就会有一个相对比较清晰的最终目的,即需要深入、全面、系统的掌握传播学、新闻学、网络传播学、广告营销学这四门课程里的全部基础知识,并进行不用太内卷的论文拓展;并且需要掌握消息评论策划论述的基本写作技巧。有了这样具体的「最终目标」,那么你就至少明确了自己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一条以结果为导向的复习规划,就会清晰的呈现出现,并且在向着目标努力的过程中,也可以随时拿自己的进度和最终的结果进行对比,就不会出现不知道自己复习到哪一步这种懵懵懂懂的情况——于是,你便不会因为不知道该做什么,做到那一步而焦虑。
所以,八月,你必须要再一次拿出你的真题,在有了一定复习基础的情况下进一步看你对真题的理解情况,来罗列你还需要进一步掌握的内容,和重点努力的学科或题目类型。
2、清晰的目标规划,按部就班的复习节奏:
有了具体的目标后,缓解焦虑的第二步便是需要有明确的复习规划。之前在关于「」这篇推文里谈过我很喜欢做计划,而我的计划也分为了大计划和小计划——这里大家可以把大计划理解为上述的最终目标,而小计划就是「每周、每个月」要做的具体内容——你可以从大目标入手直接规划到十二月,虽然可能会存在目标完不成的情况,但明确的规划会让你知道自己不是在走一步看一步,而是在完成自己这个阶段的任务以准备为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做准备,这样相对而言,就会缓解掉诸如「我感觉自己背不完了」这样的焦虑。
所以八月末恰好是一个不错的时间点,即将开启考研的下半场冲刺期,根据自己现在的复习情况来拟定从九月到十二月的背书、写题情况:背几轮、怎么背、什么时间点写什么题目,便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3、转变心态,把他人凝视变成他人帮助
“别人的作业写的太好了,感觉自己就是小垃圾”这种心态在考研中真的非常要命,他人的凝视无处不在,更何况是在诸如考研这样的社会竞争中——但当我们无法忽视他人凝视的时候,唯一行之有效的乐观方式,就是不断的劝说自己:还没考试呢我在现在看到这篇优秀答案简直天助我也,以前是你的答案现在就是我的答案了,我要抓紧学习这个答案里的每一个优秀的语句和每一个牛逼的理论,他们统统都是我的了。
别说,这种心理建设法,是真的有效果的。
4、遇难求人,拒绝闷头撞南墙
与其自己蒙头转向的瞎纠结,急的脸红脖子粗也想不明白一道题或者不知道如何背专题,真的不如巧妙的运用社交媒体广阔的资源和人际传播的极佳优势——因为对你而言很复杂的问题,可能对于班班花花,或者其他同学来说并没有那么难,所以一定要学会求人救己;当然,这里求人就己的前提是,自己要先进行努力,不能什么都不做的直接张嘴喂饭——只有经过自己深思熟虑捶胸顿足后得到的答案,才是那个记忆最深刻,最有效的答案。
5、松弛有度,让努力才有收获见鬼去吧
放松!适当的放松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定要给自己安排一些放松的时刻,包括身体上的放松和精神上的休息:不要因为放松而感觉焦虑,在每一次放松的时刻,一定要有自己此刻的放松是为了未来更有精力的学习,这种基本观念。
当然,放松是建立在自律的基础上的,如果一旦放松就直接陷入《苍兰诀》中无法自拔,那肯定不行——自律,严格规定放松时间才可以缓解焦虑,不然一旦超过了规定的放松时间,只会加重你的焦虑病症。
6、可以孤注一掷,但有planB也不是一种人生哲学
最后,在这个八月底的特殊时期,我也要说一个特殊的建议:秋招! 如果你有一个现成的而且还不错的简历,那么请把握住你应届生的身份,试着去秋招吧! 考研难找工作更难,读研好但读完研还是要继续找工作——在今年就业局势如此紧迫的当下,一份好的工作算是社会稀缺资源了,因此我建大家在不怎么耽误考研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参加一下秋招。
反正最后的归宿可能都是大厂打工人,万一咱们找到好工作了,那带着一份offer继续考研底气都不一样了:考不上大不了就去赚钱,相信我,心态上那叫一个稳如老狗。
那么,希望你能稳住暑假学习,让你的学习更稳定。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在评论区提出。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
「秃头所全能实务班」
一间属于新闻人自己屋子
消息改写与评论写作/7月至11月
☾˚‧º· ☾˚‧º·
「24届/夏日专题班」
五门新传重点学科
60天/152小时/提升新传知识
标签: